<配资门户>7月27日中信证券研报:市场现典型水牛特征,或是结构性行情?配资门户>
7月27日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提到,“市场近期已经演绎出比较典型的水牛特征”。这意味着当前市场的水牛特征已较为明显,但从具体表现来看,更多呈现为结构性水牛行情。
所谓“水牛”行情,本质是经济下行周期中由流动性宽松主导的估值扩张行情。其核心逻辑在于,当实体经济增速放缓时,央行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释放流动性,推动无风险收益率下降,促使资金从低收益资产涌入股市,股价上涨更多依赖资金面支撑,而非企业盈利的实质性改善。而“结构性水牛”作为水牛行情的进阶形态,核心差异在于资金并非普涨式流入,而是聚焦特定板块,呈现出“局部估值扩张、整体分化”的特征,其背后是流动性宽松、政策精准引导与机构资金主导的多方共振。
根据方正证券的研究统计,A股市场在过去十年里出现过两轮比较典型的“水牛”行情,分别是2014年和2019年的牛市行情。
1、 2014 年,杠杆资金推动的全面牛市。2014 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PPI连续负增长面临通缩压力,央行通过两次降准、四次降息释放流动性,沪港通开通引入外资,两融余额大幅飙升。这一年7月至12月,上证指数从2000点涨至3239 点,涨幅62%,其中纯流动性驱动阶段集中在7-11 月,涨幅约50%,后续因棚改货币化等基本面改善预期延长了行情;资金以散户和杠杆资金为主导,两融余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一度超20%,中小创板块涨幅领先,创业板指全年涨120%;沪深300PE从8倍升至13倍,创业板PE从35倍升至65倍,估值扩张是主要驱动力。2015年6月,监管层严查场外配资,杠杆资金踩踏式撤离,导致行情终结;
2、2019 年,政策底与外资流入共振。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使A股大幅下跌炒股配资资金,2019 年央行降准2次释放长期资金约1.5 万亿元,同时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纳入A股比例提升,外资全年净流入3517亿元。当年1-4 月,上证指数从2440点涨至3288点,涨幅 34%,之后进入震荡;资金由外资和公募基金主导,北向资金单月净流入峰值超600亿元,消费、科技板块领涨,白酒、半导体涨幅超80%;沪深300PE从10倍升至13倍,创业板PE 从30倍升至50倍,估值修复与外资偏好形成共振。2019年5月,贸易摩擦升级导致市场风险偏好回落,叠加年中经济数据未达预期,行情转入结构性分化。
综合历次水牛特征以及当前市场综合背景7月27日中信证券研报:市场现典型水牛特征,或是结构性行情?,当前市场符合水牛行情的核心逻辑,但结构性特征貌似更为突出。
1、从市场表现看,资金有明显的结构性偏好且轮动较快,7月10日前银行股和微盘股走高,近期反内卷政策下周期股飙升,估值层面大盘蓝筹仍处低位,部分科技板块估值偏高,市场预期分化明显;
2、资金面的宽松与增量入场是行情的核心支撑。2025年央行实施适度宽松政策,二季度降准和存款利率下调推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5%以下,预计全年还有降准降息空间,M2 增速维持在9%以上;增量资金以机构为主导,北向资金连续两季度净流入,公募、私募、险资等也积极入场,融资余额接近2024年高点,资金正从大盘向中小盘迁移;
3、密集的政策催化进一步强化了行情的结构性特征,产业政策上科创板“1+6”改革、金融支持科创政策推进,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催化算力、机器人等领域;资本市场改革层面,证监会深化创业板、科创板改革,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多重政策为特定板块注入动能,也加剧了市场对不同领域前景的分歧。
当然,当前行情与历史水牛也存在不同点,一方面是“反内卷”叙事,政策压制产能扩张推动周期制造板块估值修复,但其持续性依赖政策落地;另一方面是科创板滞涨,4月以来科创50涨幅远低于微盘股,分层改革与AI大会可能催化补涨。
那么,当前结构性水牛行情的持续性如何?
1.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基本面下行期指数能连续上涨,要么是有重磅宏观政策出台,要么是流动性迎来全面改善的拐点,且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4个月。当前,短期内流动性宽松的基调尚未逆转,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呵护态度明确,增量资金仍在缓慢入场。若以2025年6月为行情起点,当前结构性水牛大概率延续至9-10月。当然,这仅是预期,2、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对基本面改善的期待会逐渐升温,若三季度经济数据未能出现超预期亮点,行情的驱动力可能从流动性转向盈利验证,届时波动或将加大;
2.后期市场的关键变化,需重点关注两大信号:一是中报盈利能否出现结构性拐点,尤其是科技、高端制造等热门板块的业绩能否支撑高估值,若盈利增速与股价涨幅严重背离,可能引发资金获利了结;二是监管对杠杆资金的态度,若两融余额快速突破2万亿元、场外配资死灰复燃,可能触发窗口指导,进而抑制市场热度。
总之,当前市场是典型的“结构性水牛”,与历史行情的核心差异在于政策精准引导、机构资金主导以及板块分化。因此,目前看全面牛市或仍需进一步等待。而在此之下,聚焦政策催化明确、估值合理的细分领域或是主基调。短期可把握补涨机会,中报后转向盈利验证主线。历史经验表明,水牛行情终会退潮,但政策支持明确且契合产业趋势的领域,有望穿越周期,成为行情的核心支撑。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2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门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