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资门户>2025年A股多军博弈:资金流向揭示市场方向,瑞银解析下半年机遇配资门户>
2025年的仲夏,当全球市场的目光在摇摆的宏观数据与地缘政治的迷雾中搜寻方向时,中国的A股市场正上演着一场复杂而微妙的“多军博弈”。
上半年市场的“纠结”走势——从年初的昂扬上攻到4月初的骤然回撤,再到政策暖风下的箱体震荡——恰是当前投资者心态的缩影:对未来缺乏笃定的共识。
“我们正处在一个缺乏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中。”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在其最新的下半年展望中坦言。诸多宏观主题,如悬于市场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多数宏观驱动型投资者感到“置信度较低”。
然而,当宏大的叙事变得模糊,精明的猎手会转而追踪猎物的足迹。瑞银的分析框架从宏观预测的“不可知”,转向了资金流向的“可循迹”。
他们认为,在波动的表象之下,五股截然不同、却又相互交织的资本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A股的生态与风格。
理解这五股力量的意图、路径与博弈,将是穿越下半年市场迷雾的核心罗盘。
基石与锚:盈利增长与估值洼地
在深入这场资本博弈之前,我们必须先审视A股的“基本盘”。瑞银维持了对沪深300指数全年盈利增长6%的判断,这一看似温和的数字背后,是基于基数效应的逐季改善。
随着2024年下半年较低的盈利基数到来,同比增速的“上翘”几乎是确定性的。金融板块,特别是受益于市场活跃度的券商与投资回报改善的保险,将提供稳健支撑。
更具吸引力的,是A股在全球坐标系中的估值“洼地”。其股权风险溢价(ERP)已然高悬于历史均值一倍标准差之上,这意味着相对于无风险资产,股票的隐含回报率极具诱惑力。横向对比,沪深300指数相较于剔除中国后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已从历史平均20%的溢价,转为超过10%的折价。在全球流动性宽松、各国股市经历估值重构的时代,A股的价值坐标显得突出。
政策的宽松预期(降准降息与财政扩张)、中长期资金的引导入市、以及深化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共同构成了修复估值的潜在催化剂。
因此,瑞银判断,下半年市场在经历短期震荡后,有望迎来由“盈利增速回升”与“估值修复”双轮驱动的上行机会。但真正的故事,在于驱动这一切的资金。
五军之战:谁在主导A股的未来?
第一股力量:“国家队”——市场的“定海神针”
![]()
被市场尊称为“国家队”的中央汇金,其角色在2025年变得愈发清晰。孟磊指出,一个显著的模式是:每当上证综指逼近或跌破3000点整数关口,与沪深300指数挂钩的ETF便会迎来巨量资金涌入。今年4月,中央汇金公开表示其扮演着资本市场“压舱石”的角色,这无异于为市场划下了一条明确的“马其诺防线”。
投资启示:“国家队”类平准基金的护航,意味着市场的下行空间被显著压缩,3000点成为了一个坚实的心理与资金双重底部。对于投资者而言,任何因外部冲击引发的非理性下跌,都可能构成一个受保护的、逢低布局大盘蓝筹的战略窗口。
第二股力量:长线资金——“高股息”的精准狙击手
“高股息策略”在过去两年深入人心,但2025年的玩法已然升级。孟磊一针见血地指出,简单的“高股息率”筛选已然失效。今年以来,许多传统高股息股票跑输大市,而真正的赢家是那些被长线资金“精选”的标的。
背后的逻辑,源于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负债久期(普遍长达7-10年)。他们寻求的并非一两年的高分红,而是未来十年可持续、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在这一严苛标准下,周期性强的能源、煤炭或部分地产股被自然过滤,而商业模式稳定、ROE(净资产收益率)持续领先、分红政策稳定的银行、电信运营商及公用事业,成为了这股“耐心资本”的最终归宿。这是一种“缩圈式”的狩猎,目标明确且坚定。
投资启示:真正的“高股息”投资,已演变为对“高质量+高稳定分红”的追求。这条赛道虽不宽阔,但资金的流入却是持续且深远的。
第三股力量:“快钱”与量化基金——中小盘股的“燃油添加剂”
与长线资金的沉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盘股的躁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证1000指数的表现与市场日成交额高度正相关。当成交额站上万亿级别,小盘股便显著跑赢大盘股。
瑞银认为,驱动这一现象的核心是“快钱”——包括活跃的个人投资者和所谓的“游资”,以及规模日益增长的量化基金。这部分资金偏好主题性、高弹性的标的,其交易行为放大了市场的成交量。同时,量化基金普遍采用的“市值下沉”策略,也为中小微盘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流动性。
投资启示:只要市场维持较高的成交活跃度(例如万亿以上),中小盘股的相对强势就有望延续。其风险点不在于估值(目前相对大盘仍处历史低位),而在于流动性环境的逆转——例如,成交量显著萎缩,或出现强力的宏观政策将资金引向大盘价值股。
第四股力量:公募基金——被“存量”困住的“沉睡巨人”
食品饮料、家电、新能源、电子……这些昔日的“核心资产”,如今却表现疲弱。即便部分行业基本面(如受益于“国补”的家电)依然稳健,股价却未能响应。
瑞银揭示了背后的症结:这些板块的主导力量——主动型公募基金,正面临着新增资金匮乏的困境。
自2022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的新发规模持续低迷。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基金净值的回升才能吸引基民申购,而基民的申购才能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但残酷的现实是,大量在2020-2021年高点入市的基民仍被深度套牢2025年A股多军博弈:资金流向揭示市场方向,瑞银解析下半年机遇,投资体验不佳,这极大地抑制了新的资金流入。
投资启示:在公募基金的“活水”到来之前,其重仓的传统消费、新能源等成长性板块,可能仍将面临资金面的压制,其表现更依赖于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或盈利的超预期改善。
第五股力量:南下与外资——全球视野下的“价值洼地猎手”
![]()
2025年上半年,南下资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港股,规模已近七千亿港元。这股洪流兵分两路:一路是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南下寻找A股稀缺的标的,如互联网巨头、创新药和新消费;另一路则是以保险为代表的长线资金,跨境配置高股息的金融股。考虑到公募基金配置港股的比例(目前约10%)远未及上限(普遍可达40%),南下趋势远未结束。
更有深意的是A/H股溢价的逻辑。瑞银指出,A/H溢价与美元指数呈现惊人的正相关。其核心在于,两地上市公司的价值根基在内地(人民币计价),股价波动更多反映的是两地流动性的差异。美元走强,往往伴随全球流动性收紧和中国境内流动性宽松,利好A股;反之,美元走弱,全球流动性宽松,则更利好作为离岸市场的港股。
展望下半年,美联储降息通道开启,美元指数偏弱运行,全球资金再配置趋势,叠加持续的南下活水,将共同为港股提供比A股更优的流动性环境。
投资启示:H股在下半年相对A股或将继续略占上风,A/H股溢价指数易下难上。港股市场,特别是其独特的科技与高股息板块,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决胜未来的路线图
穿越迷雾,这五股力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下半年投资路线图:
寻求安全垫?“国家队”守护的沪深300蓝筹提供了坚实的底部。
追求稳健回报?追随长线资金的脚步,聚焦被“精选”的银行、电信和公用事业。
渴望捕捉弹性?在市场保持活跃的前提下,中小盘股的主题性机会仍将存在。
等待价值回归?传统消费与成长板块需要等待公募基金“解困”或更强的政策催化剂。
放眼全球配置?港股市场,因其独特的资产属性和有利的流动性环境,正展现出更强的相对吸引力。
最终,2025年下半年的A股市场,可能不再是一个等待宏观信号枪响的赛场。胜利,将属于那些能够洞察不同资本力量的意图国汇策略,理解其驱动逻辑,并据此灵活调整阵型的投资者。
在这场五军之战中,看清谁是朋友,谁是对手,以及谁在观望,比预测风向本身更为重要。
涉及到投资,仅供参考
本文首发:新闻晨报官方网站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门户观点